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可能对压裂产生影响.
推荐文章
陕甘宁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及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分析
陕甘宁盆地
储层裂缝
构造应力场
渤南油田三区构造应力场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田
构造应力场
研究
应用
天然裂缝
压裂缝
注水试验
渤南油田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地应力及天然裂缝场研究
地应力场
天然裂缝场
腰英台油田
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利用FMI资料分析塔河油田南部中-下奥陶统储层构造应力场
塔河油田南部
中-下奥陶统储层
裂缝
FMI成像测井
构造应力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鄯善油田 应力场 裂缝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44
字数 45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616.1999.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莉 33 333 11.0 17.0
2 岳乐平 65 1146 21.0 28.0
3 吴诗平 吐哈油田开发事业部 1 18 1.0 1.0
4 朱永贤 吐哈油田开发事业部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93)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6(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9(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鄯善油田
应力场
裂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