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入潮能通量变化的概念,将河口区沉积动力环境、泥沙运移与能量变化联系起来,以东中国海三维高精度潮波模拟为基础,对长江口演变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科氏力造成的潮能通量变化在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及其外侧始终为负,减少的方向为西北;其负值区界于东经124°以西及北纬28°以北.说明科氏力的作用是使泥沙在长江和杭州湾口及其外侧邻近海域沉积,且沉积体向东南方向发育;在现代长江口外海区沉积动力环境条件下,长江口向东南迁移的范围不会越过东经124°、北纬28°这一界线.舟山群岛造成的潮能通量变化与科氏力的作用一致,但其作用量较小,仅为科氏力的1/50,影响范围也较局限.
推荐文章
近年长江口北支涌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长江口北支
涌潮
围垦
局部地形
长江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及变化趋势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态
趋势评价
长江口
长江口北槽潮波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研究
长江口
北槽
潮波
CJK3D-WEM
二维潮流模型
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演变分析
河床演变
河槽容积
河床断面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长江口北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潮能通量变化看6000a以来长江口的迁移
来源期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潮能通量变化 数值模拟 长江口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736.21+3
字数 41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闾国年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70 5283 38.0 56.0
2 林珲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 81 1796 21.0 40.0
3 贾建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55 655 11.0 24.0
7 宋志尧 河海大学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学院 33 587 14.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潮能通量变化
数值模拟
长江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双月刊
0256-1492
37-1117/P
大16开
青岛市福州南路62号
24-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