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动态流动单元是在前人关于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动态流动单元的研究不仅以岩石地质、物理性质为基础,还引入油藏流体性质参数.在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是变化的,因此动态流动单元也是变化的.在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开发初期确定的动态流动单元代表着油藏原始状态.文中以某油田J2井为例,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选用流动系数、存储系数、净/毛厚度比、含油饱和度和饱和度中值压力为特性指标,用模糊ISODATA划分动态流动单元.把流动单元的静态和动态对比分析发现:动态流动单元更接近开发,可以直接为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动态流动单元
陆相储层
判别函数
流动层指数
剩余油屯
鄂尔多斯盆地NL油田延9流动单元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
水动力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
NL油田
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
流动单元
储集层
非均质性
流动层段指标
温米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吐哈盆地
温米油田
储集层特征
沉积微相
流动单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流动单元研究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 模糊聚类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75
页数 3页 分类号 O4
字数 2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1999.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阎长辉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7 192 5.0 7.0
2 羊裔常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1 126 1.0 1.0
3 董继芬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1 12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89)
二级引证文献  (542)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20)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34)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6(42)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07(4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08(6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09(60)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0(4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1(7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2(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3(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4(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5(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6(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7(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8(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
模糊聚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