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依据储层的岩性特征、沉积微相、渗流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非均质特征,结合储层的实际情况,选用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最大孔喉半径、流动层指数等5个参数,综合应用岩性-物性划分法以及流动层指数划分法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建立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的E、G、M、P等4类流动单元模式.根据研究区内平面、垂向和井间流动单元分布,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5段剩余油气在馆陶组5段3层的东北部和中部相对富集.综合考虑井间流动单元排列方式和注、采井射开位置,建立了井间流动单元分布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剩余油气的空间分布,为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气挖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推荐文章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层指数
Kozeny-Carman公式
渗透率纵向非均质性
剩余油
复杂断块油藏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
流动单元
水淹模式
剩余油分布
水驱特征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流动单元
水力单元
岩石物理相
油藏描述
剩余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井间流动单元预测与剩余油气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孤岛油气田 上第三纪 河流相 井间 流动单元 随机建模 剩余油气 预测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7.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先亮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2 53 2.0 2.0
2 束青林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15 391 8.0 15.0
3 戴俊生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83 1257 21.0 31.0
4 林博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8 13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6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孤岛油气田
上第三纪
河流相
井间
流动单元
随机建模
剩余油气
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