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系统研究了形成流动单元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识别、分类及评价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型.引用活度函数及层内差异等6种数学方法在单井中识别流动单元,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等5种方法在剖面上识别流动单元.提出了流动单元定量分类评价方法,把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层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得到确定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建立起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判别标准.把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研究紧密结合,研究剩余油在不同流动单元以及同一流动单元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内在联系.预测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及剩余油的分布,指出不同流动单元的开采潜力,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参5(窦之林摘)
推荐文章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动态流动单元
流动层指数
Kozeny-Carman公式
渗透率纵向非均质性
剩余油
井间流动单元预测与剩余油气分布研究
孤岛油气田
上第三纪
河流相
井间
流动单元
随机建模
剩余油气
预测
锦45块储层流动单元
锦45块油田
储层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BP网络技术
模糊综合判别
油田
H油田延6段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聚类分析
流动单元
储层特征
剩余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集层 流体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储集层模型 河流相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45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0.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窦之林 4 138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22)
二级引证文献  (433)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6(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07(33)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8(3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09(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0(5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1(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2(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3(3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5(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8(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集层
流体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储集层模型
河流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