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用来自全国各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地方品种中有代表性的材料,分析其在等位酶、细胞器DNA RFLP和细胞核DNA RAPD标记位点上的群体遗传表现.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在上述标记位点上的综合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栽培大豆,二者的综合遗传丰富度和遗传离散度分别为180(95.2%)和154(81.5%)及0.2891和0.2091.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群体在所分析的大多数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明显,其中差异较大的标记位点有Idh1、Aph、Idh2和Dia(等位酶);cpⅠ、cpⅢ、mtⅣa和mtⅣb(细胞器DNA RFLP);OPAP4-8,OPAP5-1,OPAP9-8和OPAP20-8(细胞核DNA RAPD).这些标记位点可作为进化的标记性状,以研究大豆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推荐文章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富集中心
起源
分子标记研究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进展
野生大豆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东北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东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等位酶、RFLP和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与演化趋势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演化
年,卷(期) 1999,(6)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
字数 48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1999.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受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80 4570 34.0 67.0
2 盖钧镒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111 3835 34.0 60.0
3 张志永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2 400 6.0 12.0
4 许东河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2 168 2.0 2.0
5 高忠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2 168 2.0 2.0
6 阿部纯 北海道大学农学院 2 168 2.0 2.0
7 福士泰史 北海道大学农学院 2 168 2.0 2.0
8 北岛俊二 北海道大学农学院 2 16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33)
二级引证文献  (37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4(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5(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6(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07(41)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08(2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9(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0(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1(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2(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5(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