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1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s)及EBV潜伏膜蛋白(LMP1)和潜在膜抗原(EBNA2)检测.结果:本组12例ALCL中EBERs阳性率为25%(3/12);12例ALCLLMP1检出率为8.3%,EBNA2检出率为0(0/12);12例ALCL免疫表型,8例为T源性,3例为B源性,1例非B非T;12例BerH2均阳性.结论:本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部分ALCL关系密切,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胃肠道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蛋白及EB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
非霍奇金淋巴瘤 ALK Epstein-Barr 病毒
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B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SOX1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EB病毒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癌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7-408
页数 分类号 R7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67X.1999.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汉良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19 225 6.0 14.0
2 饶慧兰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 8 20 3.0 4.0
3 侯景辉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 22 158 8.0 11.0
4 黄奕莉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 4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Epstein-Barr病毒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癌症
月刊
1000-467X
44-1195/R
大16开
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
46-2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88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