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和方法:通过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和紫外光谱法观察了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体外拮抗内毒素的机制.结果:测定了各拮抗剂与内毒素中和后剩余内毒素的浓度(活性),结果表明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均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并且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P>0.01).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到两种拮抗剂中和内毒素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多粘菌素B可以降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206 nm和257 nm处),而甘氨酸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则相加(212 nm和257 nm处).结论:(1)内毒素类脂A上磷酸基团及相连的氨基葡萄糖双糖结构在甘氨酸、多粘菌素B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从而失去了对鲎试剂中C因子的激活作用,并且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好;(2)提示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可能是分别作用在内毒素分子的不同结构部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及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1999,(8)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0
页数 分类号 R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718.1999.08.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彦平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79 421 11.0 15.0
2 戚仁斌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51 314 11.0 15.0
3 陆大祥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91 838 17.0 24.0
4 颜亮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69 412 12.0 17.0
5 胡巢凤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46 252 10.0 13.0
6 王华东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68 432 11.0 17.0
7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39 217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月刊
1000-4718
44-1187/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46-9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9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