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电位研究的简便有效的前庭刺激方式.方法:对12只豚鼠行右上半规管壶腹部骨壁开窗造瘘,采用特殊设计的瘘管刺激探针装置机械刺激膜壶腹壁,得到一组由3~4个正波为主要成分的诱发电位.结果:该电位波形清晰,重复性较好,其P1~P4各波的潜伏期、波宽和振幅等值均较稳定.豚鼠死亡,该波消失;颈髓横断、眶内容物及面神经切除均不影响电位.庆大霉素致内耳严重损害,该波消失;行上半规管壶腹部破坏,上半规管切断,上壶腹支神经切断均可导致该波消失,而此时ABR波仍存在;105 dB噪声掩蔽,对该电位波形影响较小,而此时ABR波则消失,证明该诱发电位主要来源于前庭,其听觉成分很少.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丰富了现有前庭诱发电位记录的刺激方式,有助于前庭领域的基础研究.
推荐文章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前庭终器损害前后瘘管刺激前庭诱发电位的观察
前庭疾病/化学诱导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庆大霉素类/副作用
疾病模型,动物
毛细胞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脑震荡
诱发电位
脑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性瘘管刺激前庭诱发电位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前庭 诱发电位 瘘管 动物模型 豚鼠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6
字数 27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781.1999.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毓卿 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研究室 1 2 1.0 1.0
2 王泉良 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研究室 2 6 2.0 2.0
3 石润杰 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研究室 2 6 2.0 2.0
4 周小屏 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研究室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庭
诱发电位
瘘管
动物模型
豚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1-1781
42-1764/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926
总下载数(次)
3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