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推荐文章
健康人体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测
健康志愿者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脑震荡的多形式诱发电位研究
脑震荡
诱发电位
脑电图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双侧
多导联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49,1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8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259.2006.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家伟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14 60 5.0 7.0
2 刘艳春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4 26 3.0 4.0
3 程斌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56 202 8.0 12.0
4 李丽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38 136 6.0 8.0
5 唐敬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24 191 7.0 13.0
6 赵龙柱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6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259
61-1399/R
大16开
193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65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