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在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转流中预充小剂量抑肽酶4~5万KIU/kg、手术失血和术后机器余血回输),再局部应用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例)、局部应用抑肽酶组(A组10例).手术后0、2、6h分别测定纵隔心包引流液中D-二聚体(D-D)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蛋白C(PC)含量,记录各组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24h血红蛋白丢失量.结果 局部应用抑肽酶组引流液中D-D含量、t-PA活性、P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P<0.01),PAI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纵隔心包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在常规采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局部应用抑肽酶可收到更佳的血液保护效果.
推荐文章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局部应用
体外循环
抑肽酶
局部应用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抑肽酶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肺的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脏
乌司他丁
抑肽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局部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抑肽酶 局部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3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0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1-4497.2000.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亦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76 408 11.0 16.0
2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47 143 6.0 8.0
3 王晓伟 南京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外循环
抑肽酶
局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月刊
1001-4497
11-2434/R
大16开
北京市安贞医院内
82-14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5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