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央断裂带位于中国东部东营凹陷中部,发育有厚达7 000 m的第三系碎屑岩.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第三系的沙河街组地层.影响中央断裂带的主要地质力学因素有三个方面:(1)脊部塌陷机制:由东营凹陷北部的埕南大断裂(犁式张性断裂)所控制的凹陷中部地堑型断裂;(2)塑性物质上隆机制:中央断裂带深部存在盐体上隆;(3)右旋张扭机制.这些机制在时间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区域构造、沉积作用和右旋张扭应力控制了脊部塌陷,而右旋张扭又与塑性盐体上隆产生的拉张有关.因此,中央断裂带的形成是这三种机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复合叠加作用的结果.该文对中央断裂带西部的现河庄油田的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研究了断裂体系的动力学特征和构造演化模型,认为中央断裂带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初期凹陷阶段、早期拱张阶段、中期断陷阶段和晚期稳定阶段.根据中央断裂带的地质、沉积、构造模型和演化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断裂带的生、储、盖组合等油气体系,指出了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高断块、岩性圈闭以及与深部盐体有关的油气藏.
推荐文章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模式
储层"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以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为例
碎屑岩
储集层
主因素
定量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东营凹陷
早第三纪
车镇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生烃系统研究
沉积体系
烃源岩
复式生烃系统
早第三纪
车镇凹陷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ESR测年研究
ESR年龄测定
回归方程
ESR测年模式
下第三系
东营凹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营第三系凹陷中央断裂带的演化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演化机制 断裂带 盐体 第三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中国东部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9-367
页数 分类号 TE1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00.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建军 成都理工学院现代教学中心 29 214 9.0 13.0
2 陈布科 成都理工学院现代教学中心 6 64 4.0 6.0
3 John D.Pigott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演化机制
断裂带
盐体
第三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中国东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