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拔伸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颈部拔伸法的应力分布.实验方式:在体状态下实时描计拔伸法时下颌及乳突三点的受力情况.结果:①.各颈椎横截面的拔伸应力分布近背侧为正应力、近腹侧为负应力,呈现前压后拉,最大应力分布在棘突及其周围.②.受试者头颅由自然位→前屈位,同一颈椎节段最大拔伸应力逐渐增大,并随前屈角度增大及颈椎节段下移,增大趋势更为明显.而对于整段颈椎,当前屈角度不变,最大应力随颈椎节段下移趋于逐渐增大;当拔伸力度相对衡定,头颅自然位时,最大应力随着颈椎节段下移其增大的趋势较为缓慢;当前屈角度增大,最大应力也存在增大趋势,但幅度大为增加.结论:在小角度前屈时使用颈部拔伸法不但安全,而且可获得最佳效果.
推荐文章
肩关节轴向拔伸手法及其解剖学基础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轴向拔伸手法
解剖学基础
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膝骨关节炎
动态拔伸手法
股四头肌
塞来昔布
玻璃酸钠
尺偏拔伸手法整复盖氏骨折的疗效分析
盖氏骨折
尺偏拔伸
手法整复
接骨板
夹板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部推拿拔伸手法的在体研究
来源期刊 颈腰痛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部拔伸 在体研究 应力 颈椎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0-2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4.1
字数 46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7234.2000.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世雄 复旦大学应用力学系 74 524 13.0 19.0
2 严隽陶 139 2344 25.0 42.0
3 沈国权 72 1078 18.0 30.0
4 房敏 143 2208 27.0 4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236)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1(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部拔伸
在体研究
应力
颈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颈腰痛杂志
双月刊
1005-7234
34-1117/R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26-11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7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3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