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偏氯乙烯(VDC)/丙烯腈(AN)/苯乙烯(St)三元悬浮共聚合体系的聚合机理、共聚速率、共聚物组成及其特性粘度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随着投料配比的改变,可分成四个不同聚合机理区域。St对VDC/AN/St三元悬浮共聚有缓聚作用。VDC三元悬浮共聚速率可用半经验模型dC/dt=aCb[I]0g exp(-g kdt)描述,由实验得到模型参数g 值为2.24,模型参数a、b 是聚合温度与引发剂浓度的函数。VDC-AN-St三元悬浮共聚物存在着较宽的VDC组成分布,并受到单体AN水溶性的影响,经AN动态相平衡校正后,可预测VDC三元共聚物组成。VDC-AN-St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引发剂用量下,高转化率VDC-AN-St共聚物特性粘度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
推荐文章
偏二氯乙烯-丙烯腈悬浮共聚动力学
偏二氯乙烯-丙烯腈悬浮共聚树脂
聚合速率模型
共聚物组成
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合动力学
乙烯基单体
N-取代马来酰亚胺
共聚合动力学
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聚合动力学
橡胶
接枝
苯乙烯
本体聚合
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悬浮共聚合动力学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偏氯乙烯 丙烯腈 苯乙烯 悬浮共聚 聚合机理 共聚合速率 共聚物组成及其分布 特性粘度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3-56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316.33+5
字数 42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9015.2000.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志明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95 2255 25.0 37.0
2 翁志学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11 2670 28.0 40.0
3 潘祖仁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81 1073 19.0 28.0
4 周树学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3 2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4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偏氯乙烯
丙烯腈
苯乙烯
悬浮共聚
聚合机理
共聚合速率
共聚物组成及其分布
特性粘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