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川口油田长6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川口油田长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EW向为主,同时发育近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为0.4条/m,切深变化范围不大,以高角度缝为主,只有11.1%的裂缝被少量钙质充填,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微裂缝开度主要区间为5~15 μm,孔隙度极低,内蕴渗透率相对较低,从0~100 μm2不等,面密度小,仅为0.0026/mm,延伸长度为0~2 mm,仅12%以下被矿物充填,与大裂缝夹角主要为0~10°,主要发育在显裂缝周围.同时,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注采分析,研究了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推荐文章
陕甘宁盆地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长6油层裂缝特征
川口油田
长6油层
裂缝特征
压裂和注水开发
延安地区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影响
储层裂缝
注水开发
长6油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寨子河长9油层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寨子河长9油层
注水开发
技术对策
川口油田流渠区块天然裂缝、微裂缝研究
川口油田刘渠区块
天然裂缝
微裂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口油田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来源期刊 西北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川口油田 显裂缝 微裂缝 注水开发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35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248.2000.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莉 西北大学地质系 33 333 11.0 17.0
2 岳乐平 西北大学地质系 65 1146 21.0 28.0
3 赵阳 西北大学地质系 8 67 3.0 8.0
4 杨亚娟 西北大学地质系 9 171 8.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口油田
显裂缝
微裂缝
注水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地质
季刊
1009-6248
61-1149/P
16开
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52-28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80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