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表征孔缝储集性的定量参数--分维数,将奥陶系古风化壳马五1-马五4储集层裂缝分为7种组构类型,孔洞分为8种组构类型,计算了各组构类型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裂缝组构类型中的网状缝、孔洞组构类型中的溶蚀孔洞的分维数最高,对油气储集最有利.从分维数平面分布特征来看,盆地中部地区裂缝、孔洞分维数均比东部高,在中部和东部之间存在一个南北向的分维数低值区,为区域岩性致密带.把分维数作为储集层评价的主要参数,结合渗透率、白云石和方解石饱和指数等资料,应用灰色系统判别决策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古风化壳气藏的主要产层--马五31储集层进行了分区预测评价,认为陕9-陕117井区、陕100-陕109井区为有利储集层发育区,陕188-陕50井区、大保当地区为较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裂缝体系特征
奥陶系
裂缝
节理
应力场
左行剪切运动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 岩溶储层孔隙充填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沟组
风化壳
岩溶储层
膏模孔
充填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地震相特征与天然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风化壳
岩溶油气藏
地震相
特征
天然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古风化壳岩溶诸层有效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南部
碳酸盐岩
风化壳储集层
白云岩
孔隙结构
有效性评价
测井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古风化壳储集层的分形及灰色系统评价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风化壳 储集层 评价 分维数 灰色系统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23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0.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振芳 3 23 1.0 3.0
2 于忠平 2 36 2.0 2.0
3 周树勋 3 36 2.0 3.0
4 潘令红 1 23 1.0 1.0
5 夏日元 3 60 3.0 3.0
6 唐建生 1 2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307)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4(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5(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6(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8(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09(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0(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2(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3(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风化壳
储集层
评价
分维数
灰色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