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结果显示: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的DD(Deletion,D、Insertion,I)基因型频率与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4周内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DD与II,ID与ⅠⅠ基因型之间ACE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三支病变组较二支病变组及一支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冠脉侧支循环0级组、1级组与2级组、3级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提示血浆高ACE水平.②随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病变冠脉支数增加.③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提示冠脉侧支循环不易建立.
推荐文章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冠状动脉造影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基因多态性
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脉介入术
随访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内科学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心病冠脉侧支循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年,卷(期) 2000,(1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21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00.17.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兴雷 93 357 9.0 15.0
2 张兴华 39 186 7.0 13.0
3 陈良华 54 191 8.0 12.0
4 吕晓霞 25 150 6.0 11.0
5 邵建华 67 215 7.0 11.0
6 时强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心病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期刊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