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2)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5)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推荐文章
光(温)敏雄性不育的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光(温)敏雄性不育
调控机理
基因定位与克隆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光温敏核不育系
实用性
系谱分析
衍生关系
不育系选育
温敏型雄性不育亚麻的研究
亚麻
雄性不育
温度
遗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生育期 遗传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1.032
字数 42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060X.2000.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盛孝邦 36 341 10.0 16.0
2 邓启云 51 1205 18.0 34.0
3 段美娟 6 129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籼稻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生育期
遗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6-060X
43-1099/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892号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42-20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46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