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豫麦18号、豫麦21号、豫麦49号、93中6等4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行距与宽窄行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低播量、高播量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叶面积系数从开花到乳熟都呈下降趋势,只有93中6呈上升趋势,豫麦21号、豫麦49号、豫麦18号间无差异.豫麦18 号灌浆速度最快,豫麦21号最慢,豫麦49号和93中6相比,前者前期灌浆快,后者后期灌浆快,93中6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豫麦18号次之,豫麦21号第3,豫麦49号最低.
推荐文章
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播期
不同类型小麦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小麦
不同播种方式
产量
产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来源期刊 华北农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小麦品种 产量构成因子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2
字数 27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0.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俊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2 599 13.0 24.0
2 赵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42 455 12.0 19.0
3 闫素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8 111 5.0 10.0
4 戚廷香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0 104 4.0 10.0
5 杨兆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7 515 12.0 22.0
6 陈长海 1 45 1.0 1.0
7 梁文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 231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26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6(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4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8(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播种方式
小麦品种
产量构成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北农学报
双月刊
1000-7091
13-1101/S
大16开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18-1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7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88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