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再灌注疗法的效果.方法以74例AMI患者为对象,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16例,非休克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及再灌注疗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休克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0.05);休克组各种并发症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休克组,其中梗死延展休克组发生率为38%,非休克组为5%(P<0.01);冠脉造影显示,休克组3支病变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0.01),前者99%以上的严重狭窄病变多、钙化严重及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灌注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率休克组显著低于非休克组 (P<0.05),休克组院内病死率受梗死相关冠脉再通与否的影响,再通的6例仅1例死亡 ,而未再通的5例3例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复杂,病死率高,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恢复再灌注及预防梗死延展.
推荐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学
休克,心原性/病因学,冠状动脉疾病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再灌注疗法的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再灌注疗法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2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28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194.2000.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恒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 41 237 10.0 13.0
2 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368 3242 29.0 45.0
3 顼志敏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44 298 10.0 16.0
4 马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 11 62 3.0 7.0
5 贾三庆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1 3 1.0 1.0
6 王文茂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3 16 2.0 3.0
7 张全发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再灌注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月刊
1005-2194
21-1330/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8-126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79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