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按照岩溶化特点,黄骅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由大气水溶解形成的岩溶、有机酸溶蚀古岩溶及埋藏热液古岩溶.其中,控制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大气水岩溶对潜山油气聚集起着显著的作用,它的形成与黄骅盆地演化过程中三期(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重要的碳酸盐岩暴露事件有关.这三期与古抬升相关的岩溶作用相互叠置在一起形成古岩溶复合系统,在黄骅盆地中,由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岩溶叠置的古岩溶复合体拥有较多的有效孔隙及缝洞,有利于油气的储集,是黄骅盆地中最好的碳酸盐岩储层.同时,古岩溶复合体的形成时间对潜山油气运聚起着决定性作用,发育于中新生代的大气水岩溶是"新生古储"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但对古生界原生油气聚集不利.加里东期岩溶、埋藏热液古岩溶及有机酸溶蚀古岩溶则对古生界原生油气聚集有利.
推荐文章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黄骅地区
叠合盆地
演化模式
潜山
油气聚集
黄骅坳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演化模式
黄骅坳陷
奥陶系
古岩溶
发育模式
油气储集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断裂
岩溶储层
油气富集
碳酸盐岩
轮古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地貌
岩溶洞穴
测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骅盆地奥陶系古岩溶特征、演化及其对潜山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骅盆地 碳酸盐岩 岩溶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聚集 奥陶纪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层·沉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76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01.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狄刚 29 2208 21.0 29.0
2 付立新 29 350 9.0 18.0
3 胡见义 15 406 12.0 15.0
4 胡瑞波 9 10 2.0 3.0
5 刘淑芝 2 5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94)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骅盆地
碳酸盐岩
岩溶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聚集
奥陶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