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结果表明: 海南槟榔黄化病病株的叶脉、叶鞘基部呈水渍状的幼嫩花苞组织内的筛管细胞和伴胞部位均发现植原体(Phytoplasmas)。植原体的大小为180~550 nm,单位膜厚度为9~13 nm。但在健康的槟榔植株的相应组织中未发现上述病菌。经四环素族抗菌素2种药物注射槟榔黄化病病株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病情发展。上述2种鉴定符合对植原体病原的鉴定程序,故可进一步证实植原体(Phytoplasmas)是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的一种病原。
推荐文章
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16SrDNA
分子鉴定
海南槟榔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槟榔
炭疽病
病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
基于高通量测序鉴定慈姑黄化病病原
慈姑黄化病
高通量测序
植原体
16SrRNA序列
系统进化分析
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调查
槟榔
黄化病
发生
产量
海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研究
来源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四环素族抗菌素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67.9|S432.42
字数 21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01.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大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5 361 12.0 17.0
2 陈慕容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 88 5.0 6.0
3 叶沙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86 4.0 4.0
4 蔡希灼 1 3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199)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4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四环素族抗菌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作物学报
月刊
1000-2561
46-1019/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6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522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