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方酸与不同烃基结构的醇反应生成相应的方酸二酯,继而与手性氨基醇作用合成了方酸C-3位含酯氧基的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手性方酰胺正丁脂经水解或与硫氢化钠作用分别得到C-3位含羟基和巯基的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上述新型配体与硼烷作用形成的手性口恶唑硼烷可用于前手性酮的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所有新型配体的结构已被IR, 1 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推荐文章
新型手性方酰胺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
手性方酰胺基醇
手性唑硼烷
芳酮
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方酰麻黄碱
手性 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芳酮的还原
新型手性氨基醇三齿配体的绿色合成
手性三齿氨基醇
球磨
绿色合成
新型手性氢化喹啉唑啉配体的合成
手性配体
氢化喹啉 唑啉
不对称催化氢转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的设计合成
来源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方酸 手性方酰氨基醇 合成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1-3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29.71
字数 2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1190.2001.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如刚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67 337 10.0 15.0
2 周海兵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7 20 3.0 4.0
3 吕守茂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8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方酸
手性方酰氨基醇
合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1190
42-1178/N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38-3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99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