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布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浅变质岩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粉砂质千枚岩、变层纹状硅质板岩、变火山角砾岩及浅粒岩,原岩是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岩层经变形改造被减薄拉断,呈断续分布的透镜体,总体上呈有序产出,由老至新为浅粒岩、硅质板岩,变火山角砾岩、千枚岩.据其中所获锆石U-Pb测年(760-1 100Ma)资料及微古植物组合,其时代属新元古代.
推荐文章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加积楔
大陆板块
浅变质岩
高压变质岩
大别-苏鲁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
浅变质岩
锆石U-Pb年龄
晋宁早期
加里东期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浅变质岩层再认识
浅变质岩层
超高压变质带
新元古代
大别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层分布、层序与时代研究
来源期刊 地层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浅变质岩层 超高压变质带 新元古代 震旦纪 安徽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2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34
字数 59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59.2001.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汤加富 4 100 4.0 4.0
2 钱存超 1 7 1.0 1.0
3 常丹燕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别造山带
浅变质岩层
超高压变质带
新元古代
震旦纪
安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层学杂志
季刊
0253-4959
32-1187/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内
2-837
196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5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