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历史学而言,年代学的重要性犹如人体的骨骼,没有它就难以挺立。司马迁作《史记》,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了将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事件进行排列、归纳、比较,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年代学标尺。但是,秦火之后,作为全国年代体系轴心的周王室纪年已经残缺,共和以前10位周王仅厉王、穆王有纪年,其余均付阙如。他试图用列国的“谱牒”来加以弥补,但彼此歧异,莫衷一是,所以只得将古史纪年断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我国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然而确切的纪年不足三千年,成为世界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破解千古疑案 填补历史空白
来源期刊 陕西史志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纪年 共和 古史 谱牒 古文明 国号 历史学 周王 歧异 空白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K20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林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78 65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纪年
共和
古史
谱牒
古文明
国号
历史学
周王
歧异
空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史志
双月刊
陕西省政府办公大楼12层64号
出版文献量(篇)
78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