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以"道"、"理"、"气"、"心"为本原或本体的,随处可见,亦多为人们所看重与论究,而以"情"、以"事"为本体的,却少有人关切并予检讨.本文认为,泰州学为"情"本论.需要说明的是,"情"的本体论与"事"的本体论是相通的,就像"事"与"情"之连通而成"事情"一样,"情"的本体论又可释为"事"的本体论.如果要作区别的话,那么大体上可以说,情与理的关系,主要涉及人的精神心理结构与取向问题,"情"本论所要确认的,是情感之于理性更具本真性与至上性;事与理的关系,则涉及到存在界的结构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结构关系,"事"本论所要申明的,是事之于理更具本然性与先在性.
推荐文章
一种利用RDF(S)建立本体论的方法
本体论
RDF(S)
命名空间
公理
本体论在Web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本体论
信息检索
语义
概念
本体论追求中的绝对意识
绝对意识
本体论
终极关怀
终极存在
终极解释
终极价值
本体论哲学视野中的群众路线
本体论
共产党员
群众路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事"的本体论意义--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史 学科
关键词 泰州学 "事"本论 "情"本论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范畴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61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396.2001.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达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 21 6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泰州学
"事"本论
"情"本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史
双月刊
1005-0396
11-3042/B
大16开
北京建内大街5号
2-3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