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不同的生物气候状况,可将黄土高原分成五个生物气候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森林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区、中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区、中温带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以及中温带干旱草原化荒漠区.紧密结合上述生物气候区域特征,将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引入到该区的治理与生态恢复中,提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新模式:正确实施生物措施,人工模拟天然生态系统.该区的生态恢复应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并严格遵守生态学的有关规律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区构建与该区大环境一致的不同的生态系统,改变过去那种在黄土高原全面造林而又成效不佳的做法.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与分析
遥感与GIS
价值当量修正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
时空演变分析
黄土高原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学
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相关问题探讨
可再生能源
黄土高原
生态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防风固沙
黄土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生物气候分区与该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来源期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物气候分区 生态学原理 恢复 退化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71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71@4
字数 84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7578.2001.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占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9 346 7.0 9.0
2 张厚华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1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19)
二级引证文献  (274)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6(2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08(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09(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2(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气候分区
生态学原理
恢复
退化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月刊
1003-7578
15-1112/N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16-64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901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