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椎间盘藻酸盐体外培养方法。同时将这种培养方法初步应用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以进一步了解退变的表现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大鼠椎间盘分置于藻酸盐和对照培养基进行培养,应用不同剂量的萘啶酸退变剂对藻酸盐培养方法培养的椎间盘进行处理,分别测定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藻酸盐方法培养的椎间盘其胶原含量、含水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对照组,以上指标出现了明显降低(P<0.01)。随退变剂浓度的升高,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升高。[结论]藻酸盐培养方法有利于维持椎间盘正常的代谢和功能。HYP的增加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表现之一,而NO和GSH-Px在椎间盘退变中可能起到某些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成人退行性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退行性变椎间盘
髓核细胞
体外培养
肝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肝细胞体外培养
药物毒理学
应用
人类睾丸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人类
睾丸
生精细胞
体外培养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体外构建的初步研究
心脏瓣膜,人工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支架
小鼠,近交BALBC
曲拉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椎间盘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初步应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劳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藻酸盐 椎间盘 离体培养 退变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3
字数 30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617.2001.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95 746 15.0 22.0
2 王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45 678 11.0 25.0
3 周宏元 2 14 2.0 2.0
4 杨进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11 47 4.0 6.0
5 姬文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4 29 3.0 4.0
6 易桂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 2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藻酸盐
椎间盘
离体培养
退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职业医学
月刊
1006-3617
31-1879/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4-56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64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