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在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裂缝是否有效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双侧向测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高、低角度裂缝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进而利用其曲线的重叠特征,找出表征裂缝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张开度和延伸长度(侵入深度)与双侧向测井曲线正、负差异的关系,从而达到判别裂缝有效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侧向测井曲线的重叠来判别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
推荐文章
裂缝-孔隙双孔介质的双侧向测井解释方法初探
双侧向测井
裂缝-孔隙型
储集层
孔隙介质
快速计算
反演
裂缝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物理模拟研究
双侧向测井
裂缝地层
物理模拟
火成岩中网状裂缝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火成岩
网状裂缝
测井响应
双侧向
测井
双侧向测井识别与评价渤海湾深层裂缝性砂岩油层的解释方法
孔隙度
裂缝
倾角
双侧向测井
电导率
各向异性
反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双侧向测井方法判别裂缝的有效性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双侧向测井 裂缝 正差异 负差异 张开度 有效性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测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89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31.322|TE122.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1.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钢花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11 554 9.0 11.0
2 吴文圣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11 423 9.0 11.0
3 雍世和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 3 26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347)
二级引证文献  (49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2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5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1(4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2(5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3(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4(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5(4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6(5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7(5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8(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9(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20(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侧向测井
裂缝
正差异
负差异
张开度
有效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