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植被构成以森林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32个群系.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中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的属分别为384和302属;植被类型中主要森林植被的构成为:暖温性、温性和寒温性针叶林群系数目依次是1、1、0,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群系数目分别为3、7、7;森林植被中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分布面积最大.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庐山、后河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及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等地植被相关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及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过渡特征.
推荐文章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九宫山
植物垂直分布
植物多样性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资源特征与繁育方法
保护植物
资源特征
繁育方法
江西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探讨
自然保护区
建设发展:九连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植物学研究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植被特征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82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15+3
字数 50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0837.2001.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友好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24 790 12.0 24.0
2 刘星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34 340 9.0 18.0
3 王青锋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25 332 11.0 17.0
4 孙士国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3 25 2.0 3.0
5 杨春锋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4 72 3.0 4.0
6 陈进明 武汉大学植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室 9 158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植被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科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837
42-1817/Q
大16开
武汉市74006信箱
38-103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44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