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东江中上游低效水土保持林的改造中,营建了不同套种模式的水保林,效益监测结果表明,乔灌草模式、乔灌模式和马尾松纯林模式中,以乔灌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为最佳.乔、灌、草层分别对降水的截留和吸附,以及大量的地上枯落物具有强大的持水能力,有效地减少了雨滴直接冲刷地表,使得乔灌草模式的土壤侵蚀明显减少,套种4 a后土壤侵蚀模数降为960 t/(km2(a),约为乔灌模式的1/3和马尾松纯林的1/5;同时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
推荐文章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红壤坡地
水土保持
果园
套种模式
几个草种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百喜草
狗牙根
宽叶雀稗草
水土保持效应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草原
水土保持
措施配置
工程侵蚀区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北川县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效益
林药模式
林茶桑模式
林草牧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套种模式对水土保持效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与环境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低效林改造 套种模式 水土保持效益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9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4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01.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曾奖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5 70 5.0 5.0
2 徐大平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12 100 6.0 10.0
3 刘玉粦 5 118 4.0 5.0
4 彭耀强 11 327 7.0 11.0
5 王伟民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效林改造
套种模式
水土保持效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