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接触变质带内变碳酸盐岩变质过程CO2释放的数量和排放CO2的物理、化学及地质条件,根据递进变质反应和时间积分流体通量模型,定量分析和定量计算了双山地区变碳酸盐岩在接触变质作用中释放CO2的通量.计算结果得到CO2的通量值为0.729×104~2.446×104mol/cm2,CO2的来源以接触变质反应释放为主;CO2的生成释放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自白云石带至方解石带变质流体中XCO2不断升高,但钙铝榴石带由于岩浆水影响,流体通量最高而XCO2急剧下降.
推荐文章
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韧-脆性剪切带物质迁移与CO2释放研究
动力变质带
元素得失
CO2释放
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化过程中绿泥石多型与结晶度的演变--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
糜棱岩
绿泥石多型
绿泥石结晶度
X射线衍射
肥东县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
有机质
有效磷
速效钾
施肥情况
改善措施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分区与反演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分区反演
郯庐断裂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接触变质条件下变碳酸岩CO2释放与定量计算--以郯庐断裂南段肥东县双山为例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变碳酸盐岩 接触变质作用 二氧化碳 流体通量 郯庐断裂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50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78.6
字数 35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616.2001.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德良 80 935 17.0 24.0
2 李振生 29 408 11.0 19.0
3 杨晓勇 104 1514 24.0 33.0
4 张交东 8 101 5.0 8.0
5 谈迎 12 180 8.0 12.0
6 王佰长 10 46 4.0 6.0
7 郑德山 3 63 3.0 3.0
8 孙占强 2 5 1.0 2.0
9 陈永见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碳酸盐岩
接触变质作用
二氧化碳
流体通量
郯庐断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