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层序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地震道反演提供初始地质模型,而基于地震道反演的稀疏脉冲反演又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层序划分及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分析技术及可视化手段,对BZ26-2油气田馆陶组7个油组主要含油砂体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有:(1)馆陶组可划分为4个旋回,旋回1为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2为曲流河沉积旋回,旋回3为曲流河沉积夹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4为辫状河沉积夹曲流河沉积旋回;整体上反映了馆陶期河流沉积时,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其所临湖泊扩大的湖进过程.(2)将原馆Ⅳ油组新划分为2个油组,即馆Ⅳ和馆Ⅴ油组,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分别为-2279.8m、-2283m).(3)馆Ⅴ油组顶部泥岩为泛滥平原沉积,该套泥岩在油区南部由于河道多次切割而分布范围有限,但在BZ26-2-1和BZ26-2-3井区分布较稳定,可作为局部盖层.馆Ⅳ和馆Ⅴ油组不连通.(4)主力油组馆Ⅳ油组含油砂体为本区最初的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较大;而馆Ⅰ油组含油砂体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分布广且厚度稳定.
推荐文章
渤中坳陷BZ26-2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渤中坳陷
地球化学特征
多期成藏
生物降解
蒸发分馏作用
油气田热泵系统测试技术研究
热泵系统
测试装置
能效监测
油气田加热炉提效技术研究与实践
油气田
加热炉
问题分析
提效技术
国内油气田漏失性地层固井防漏技术研究
固井
漏失层
水泥浆
防漏材料
固井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反演技术研究BZ26-2油气田馆陶组沉积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BZ26-2油气 田地震反演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可视化 辫状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81,203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548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桂华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6 117 5.0 6.0
2 刘志斌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7 80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4)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Z26-2油气
田地震反演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可视化
辫状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双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7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