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缺乏共生菌情况下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后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取食抗性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均明显比取食感虫品种TN1的褐飞虱少,而取食抗性品种IR26、Mudgo和ASD7的2龄田间种群褐飞虱若虫的共生菌减少量均超过了50%.在感虫和抗虫水稻品种上,缺乏共生菌的褐飞虱若虫历期均显著长于正常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生长速率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褐飞虱.正常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取食感虫和抗虫品种时的若虫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但缺乏共生菌的生物型1在取食抗虫品种Mudgo和ASD7时的若虫历期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品种TN1时的若虫历期.推测共生菌在褐飞虱适应水稻抗性品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褐飞虱
共生菌
致害性
抗性水稻品种
内共生菌Buchnera对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桃蚜
内共生菌
利福平
蔬菜
生长发育
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褐飞虱
黄绿绿僵菌
Arsenophonus
温度
水稻品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共生菌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褐飞虱 共生菌 水稻 抗性品种 生长发育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3
字数 29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1.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红星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91 1886 25.0 39.0
2 吕仲贤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06 2139 28.0 40.0
3 郑许松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21 2106 27.0 39.0
4 俞晓平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96 2977 30.0 50.0
5 陈建明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16 2682 28.0 4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31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3(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5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5(4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3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褐飞虱
共生菌
水稻
抗性品种
生长发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相关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www.zjnsf.net/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