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转线粒体细胞模型。方法以聚乙二醇为促融剂,采用美国NIH无线粒体DNA的ρ°206细胞与血小板进行融合实验,应用PCR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融合细胞,观察了3个Rett综合征家系融合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血小板介导的转线粒体细胞模型,细胞融合率为0.5~1.6个克隆/104ρ°细胞。2例Rett综合征患儿融合细胞线粒体可见有空泡化改变。结论转线粒体细胞模型可用于评价融合细胞线粒体外部形态及功能表现,可在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上得到广泛应用。
推荐文章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观察
脑梗死
血小板
线粒体膜电位
微波辐射对血小板线粒体基因的影响
微波
辐照
血小板
ATP合成酶
基因
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caspase-9激活通路参与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线粒体
细胞凋亡
软骨细胞
大骨节病
细胞色素c
caspase-9
caspase-3
活性氧(RO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介导的转线粒体细胞模型的制备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转线粒体细胞模型 Rett综合征 线粒体空泡化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96
字数 29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003-9406.2001.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希如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24 114 6.0 10.0
2 戚豫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2 74 3.0 8.0
3 孟洪弟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3 7 2.0 2.0
4 潘虹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4 13 3.0 3.0
5 姜玉武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转线粒体细胞模型
Rett综合征
线粒体空泡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月刊
1003-9406
51-137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7号
62-16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32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