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红蕉花单性、同株,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最后进入花被片,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至子房室区基部时(室下区)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随后束形变小,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推荐文章
扇形蝎尾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扇形蝎尾蕉
花部维管束
解剖学
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的解剖学研究
粉美人蕉
美人蕉科
维管束系统
唇瓣
圆瓣姜花花部维管束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圆瓣姜花
姜科
维管束系统
同源异形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姜花
维管束系统
退化雄蕊
唇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植物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红蕉 维管束系统 解剖学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3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44.58
字数 37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142.2001.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景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9 152 8.0 11.0
2 唐源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5 159 7.0 12.0
3 温颖群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4 31 4.0 4.0
4 吴七根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7 14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蕉
维管束系统
解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植物
月刊
1000-3142
45-1134/Q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雁山镇85号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48-4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259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