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氢化钚与CO反应体系有七个独立组分、四种元素和三个独立反应方程式,分别计算了CO(g)、CO2(g)和H2(g)在同时反应和单独反应中的平衡组成。计算表明:同时反应有耦合作用,低温有利于CO(g)的转化和Pu2O3(s)的生成。与单独反应相比,体系中有较多的Pu2O3(s)生成,其平衡组成也有较大差异。计算结果对钚的表面防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超临界CO2体系氢化大豆浓缩磷脂的技术研究
大豆浓缩磷脂
氢化
超临界CO2
产业化
氢化锆表面CO2反应层结构分析
氢化锆
CO2反应
氢渗透阻挡层
结构
氢化锆表面CO2反应层XPS分析
氢化锆
CO2反应层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氢渗透
相对灵敏度因子法
氢化钚与空气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氢化钚
同时反应
热力学平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氢化钚与CO反应体系的耦合效应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氢化钚 同时反应 耦合作用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42
字数 19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01.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正和 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 291 1519 18.0 24.0
2 孙颖 58 443 11.0 17.0
3 汪蓉 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 12 40 4.0 5.0
4 蒙大桥 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 32 111 5.0 9.0
6 汪小琳 82 376 11.0 13.0
7 邹乐西 24 151 7.0 11.0
10 薛卫东 四川大学原子分子工程所 10 94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氢化钚
同时反应
耦合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