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搜集了1988年以来,地震学家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资料测定的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包括用地震波形反演得到的地震矩张量、P波初动解和用地形变观测反演的震源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了同一地震的不同反演结果的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不同反演结果P,T轴之间的夹角和不同的反演结果给出的地震矩之间的差别;并与哈佛CMT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地震不同测定结果的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分布较分散,但优势分布在20°左右;不同测定结果的地震矩一般不超过1倍,对应的震级差约为0.2;中国地震矩张量的测定结果与哈佛矩心矩张量测定结果滑动矢量之间的夹角集中在0°~10°.以丽江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震源参数的不同结果对地震"应力触发”中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
推荐文章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区现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唐山地震
震源构造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长期活动
漾濞地震震源位置分析
台网资料
震源位置
漾濞地震
甘肃岷县两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研究
岷县地震
震源机制
矩张量反演
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中小地震
震源机制解
聚类分析
应力场
豫北及邻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的比较
来源期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国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矩张量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6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01.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忠良 103 1448 20.0 36.0
2 黄静 13 536 11.0 13.0
3 万永革 21 547 11.0 21.0
4 周公威 24 532 14.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5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4)
二级引证文献  (32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2)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8(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09(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1(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2(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3(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矩张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双月刊
1003-3246
11-232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