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推荐文章
阴阳学说在《伤寒论》辨证中的运用
阴阳学说
伤寒论
辨证
《伤寒论》伤寒生死辨证研究
《伤寒论》
伤寒
生死辨证
《伤寒论》辨证新论概说
<伤寒论>
哲学
思维
阴阳
气血
津液
水液代谢
谈《伤寒论纵横》“六气辨证”
《伤寒论纵横》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六气辨证”
张仲景
阎钧天
名老中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血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核心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气血辨证 中医学理论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54
字数 98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727.2001.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瑞震 44 174 8.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气血辨证
中医学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