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是在金沙江弧陆碰撞之后的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时间上发育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空间上叠置于江达德钦维西陆缘火山弧上.盆地中发育由浅水→深水→浅水的沉积组合序列和由玄武岩流纹岩组合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Nd,Sr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与流纹岩为同一岩浆源,从早期的基性岩浆演化为晚期的酸性岩浆.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的拉裂速度为0.43 cm/a,扩宽距离为140 km.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的上叠裂谷盆地已成为金沙江带中生代重要的赋矿盆地.
推荐文章
云南德钦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龄值
上叠裂谷盆地
"双峰式"火山岩
Rb-Sr年龄值
鲁春-红坡牛场
云南德钦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演化——来自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的证据
羌塘盆地
晚三叠世
同裂谷期
那底岗日组
盆地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德钦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演化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上叠裂谷盆地 形成演化 "双峰式"火山岩 鲁春-红坡牛场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9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72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872.2001.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全 55 1804 25.0 41.0
2 管士平 6 104 5.0 6.0
3 李定谋 4 112 4.0 4.0
4 须同瑞 3 8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09)
二级引证文献  (232)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4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上叠裂谷盆地
形成演化
"双峰式"火山岩
鲁春-红坡牛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物岩石
季刊
1001-6872
51-1143/TD
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62-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3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