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风化剥蚀面在本溪期-早中三叠世的演化过程中起伏形态稳定,具有盆地中部高、东部低的构造格局.研究发现,在盆地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着一个陡坡带,可将其归为构造与侵蚀双重作用成因的坡折带.为此,将该盆地岩溶演化过程与坡折带理论相结合,分析了浅埋藏期至深埋藏期岩溶储层发育与其坡折带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坡折带位置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非岩溶白云岩储层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白云岩
潮缘滩
沉积微相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岩溶作用
裂缝改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南部
晚三叠世
延长组
储集层评价
成岩作用
演化序列
鄂尔多斯盆地高自然伽马储层识别研究
储层识别
砂岩储层
高自然伽马
粘土矿物
泥质含量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坡折带在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储层演化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坡折带 埋藏期 岩溶 储集层 勘探区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7.1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海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9 173 4.0 9.0
2 庞雄奇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141 2499 28.0 41.0
6 庞宏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13 79 6.0 8.0
10 石小虎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3 136 6.0 11.0
11 李林涛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8 65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59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坡折带
埋藏期
岩溶
储集层
勘探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