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粳型杂交稻与粳型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叶片单位鲜重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优于粳型品种,它的PSⅠ还原能力、PSⅡ氧化能力和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对光能的吸收能力均高于非杂交稻.杂交稻类囊体膜中与光合放氧有关的相对分子量为16-000-18-000、22-000-25-000,多肽组分在量上也优于粳型品种.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认为杂交稻在光合特性上表现出杂交优势.
推荐文章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籼粳杂交稻
重穗超高产
生理特性
甬优6号
甬优籼粳杂交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甬优籼粳杂交稻
不同类型品种
花后干物质生产
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籼粳杂交稻与粳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比较研究
水稻
InDel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籼粳杂交稻
粳粳杂交稻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
籼粳杂交稻
甬优系列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粳型杂交稻寒优湘晴与武育粳3号苗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来源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稻 根系活力 根系活跃吸收面积 光合特性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1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1.01
字数 23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16.2001.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娜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8 327 10.0 18.0
2 陈国祥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9 1615 20.0 35.0
3 刘双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 125 5.0 8.0
4 杨艳华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1 170 7.0 11.0
5 刘少华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2 177 7.0 12.0
6 邵志广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稻
根系活力
根系活跃吸收面积
光合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1-4616
32-1239/N
大16开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7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