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吐一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三叠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形成了该盆地第-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四套优质储油砂体.
推荐文章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煤层排气门限研究与应用
塔里木盆地
煤层
排气门限
排烃量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东三叠系—侏罗系湖泊风暴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丘状构造和洼状构造
HCS和SCS
湖泊风暴
鄂尔多斯盆地
羌塘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和含油远景评价
远景评价
盖层
储集层
烃源岩
羌塘盆地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生物地层
事件地层
磁性地层
层序地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疆吐一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含油砂体 沉积相 沉积层序 吐一哈盆地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9-40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2.2+1
字数 55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01.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华明 20 199 10.0 14.0
2 袁明生 11 1161 8.0 11.0
3 柳益群 西北大学地质系 60 1078 18.0 31.0
4 魏建晶 西北大学地质系 3 2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含油砂体
沉积相
沉积层序
吐一哈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