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推荐文章
新疆哈山"山"区早白垩世吐谷鲁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白垩纪
吐谷鲁组
不整合
和什托洛盖
哈拉阿拉特山
准噶尔
宁武-静乐盆地永定庄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宁武-静乐盆地
早侏罗世
永定庄组
恐龙化石
新疆吐一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含油砂体
沉积相
沉积层序
吐一哈盆地
新疆伊北煤田侏罗系含煤地层沉积特征
伊北煤田
侏罗系
煤层特征
沉积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烛藻煤 煤成烃 吐-哈盆地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5-599
页数 分类号 TEl22.1+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4)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烛藻煤
煤成烃
吐-哈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