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松辽盆地两江(松花江、嫩江)地区油藏类型及其与油源的空间位置及油运移方式,认为该区油藏形成有4种模式: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的背斜及构造-岩性油藏、烃源岩内油初次运移形成的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沟通烃源岩与断续条带状和透镜状砂体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构造应力和流体高压匹配形成的泥岩裂缝油藏。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该区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烃源岩成熟区、良好盖层区域分布、断裂发育程度、油运移方式。图4表1参2 (傅广摘)
推荐文章
两江地区油田分布的控制因素
两江地区
油藏
源岩
盖层
断裂
水动力
松辽盆地双城地区原油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石油
烃源岩
储层
双城地区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松辽盆地
太东地区
葡萄花油层
主控因素
源外斜坡区
断裂
砂体
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油成藏特征
烃源岩
未熟-低熟油
油藏
分布规律
成藏条件
成藏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油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油藏 形成 模式 松辽盆地 两江地区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47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1.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晓飞 70 2251 26.0 45.0
2 傅广 9 188 7.0 9.0
3 杨勉 19 257 11.0 16.0
4 陈章明 6 15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193)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3(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4(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藏
形成
模式
松辽盆地
两江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