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严格的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系统地对贵州水城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煤中角质体的生烃潜力、热解烃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其S1+S2为308.33mg/g,远高于丝质体(S1+S2为26mg/g)和基质镜质体(S1+S2为192mg/g),而与树皮体(S1+S2为297mg/g)相当.另外,角质体为一种好的生油组分,其热解烃中油占了67%(197.47mg/g);角质体热解产物主要为碳数较低的正构烷烃、烯烃化合物,此外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系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而姥鲛烷和植烷含量则较少.本区角质体的主要生烃区间介于420~450℃之间(对应的Ro为1.1%~1.5%),生烃高峰在425~435℃范围内,最大产烃率对应的温度为430℃.角质体这种生烃潜力高,并且在高成熟度下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提质工艺进展
褐煤
低温热解
固体热载体
催化
多联产
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的产烃率图版
青藏高原
海相烃源岩
模拟实验
产烃率
图版
对比
固体热载体热解淮南煤实验研究
固体热载体
热解
反应条件
生物质热解半焦产率及特性的实验研究
生物质
热解
半焦
热解终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角质体热解产烃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贵州水城 角质体 热解实验 生烃模式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5-43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
字数 38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1.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旭光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4 192 8.0 13.0
2 陈建平 4 74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贵州水城
角质体
热解实验
生烃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