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性及交叉耐药机制.方法以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治疗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诱导交叉耐药菌,分析比较交叉耐药菌与敏感菌的DNA旋转酶gyrA基因变异、内外膜蛋白差异和细菌对药物摄取的差异.结果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环丙沙星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3.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增加16~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16倍;体内亚胺培南诱导产生亚胺培南耐药菌的交叉耐药率为0.98%,环丙沙星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64倍,亚胺培南对交叉耐药菌MIC增加4~8倍.体内诱导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6株交叉耐药菌gyrA 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3株细菌与亲株菌有差异;细菌内外膜蛋白分析,耐药菌与亲株菌无差异;细菌对环丙沙星聚积测定,所有交叉耐药菌胞内的药物浓度仅为亲株PA5的1/2~1/3,加入氰氯苯腙(CCCP)后,胞内药物浓度上升至PA5水平或更高.结论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均可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机制以药物主动外排为主.
推荐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外膜蛋白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β-内酰胺酶类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整合酶Ⅰ
耐药基因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的耐药机制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
OprD2蛋白
主动外排系统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体外诱导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环丙沙星
假单胞菌,铜绿
外排泵
突变
opr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内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传染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环丙沙星 亚胺培南 交叉耐药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1
字数 4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000-6680.2001.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其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感染科 34 226 8.0 13.0
2 肖永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感染科 39 345 13.0 16.0
3 袁吉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感染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绿假单胞菌
环丙沙星
亚胺培南
交叉耐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传染病杂志
月刊
1000-6680
31-1365/R
16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4-35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82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