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50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4~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根据舒张压<90 mmHg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50 mg到100 mg,部分加噻嗪类利尿剂25 mg),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的变化。结果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3.78±0.57对3.82±0.63,18.7±4.5对20.1±7.2,P>0.01),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4.32±0.71、9.38±4.1、P<0.0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38.6±6.8对76.9±15.3,P<0.0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显著(103.12±24.59对73.81±18.26,P<0.01)。结论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肱动脉超声用于观察降压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
推荐文章
氨氯地平治疗前后高血压病病人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的变化
氨氯地平
高血压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临床试验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血压
缬沙坦
氨氯地平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炎性因子
血压
老年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促进血管内皮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皮
血管痉挛
再狭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对比
来源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氯沙坦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4
字数 28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01.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岫芳 1 1 1.0 1.0
2 彭健 1 1 1.0 1.0
3 陶军 1 1 1.0 1.0
7 曾志为 1 1 1.0 1.0
8 兰曦 1 1 1.0 1.0
9 吴红 1 1 1.0 1.0
10 赵艳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氯沙坦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007-9688
44-1436/R
大16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46-20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