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 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推荐文章
人趋化素样因子1基因转移对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
趋化因子类
心肌梗死
抗原,CD34
基因转移,水平
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治疗恶性体腔积液
胸腔积液,恶性
腹水
造血干细胞
树突细胞
免疫疗法
侧支血管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对其表达的调节
侧支血管
整合素αvβ3
细胞外基质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调节CD34+细胞β整合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
来源期刊 中国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化疗 G-CSF 动员 CD34+ 细胞 粘附分子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免疫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3
字数 27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庆瑜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7 121 6.0 10.0
2 童秀珍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16 29 3.0 4.0
3 罗绍凯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50 167 7.0 10.0
4 李娟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26 65 4.0 7.0
5 洪文德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32 74 5.0 7.0
6 彭爱华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26 90 5.0 8.0
7 陈惠珍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8 69 2.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疗
G-CSF
动员
CD34+
细胞
粘附分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月刊
1000-484X
22-1126/R
大16开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12-8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0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02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