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与倪进等几位青年朋友合作撰著的《感应美学》一书,此可谓十年怀胎,一朝分娩。十年前我开始研究审美感的问题,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认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应”问题是实现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转换,进而沟通中西美学的一个契机。因为“感应”虽然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特有的一个范畴,但它的内涵却具有世界性;它在哲学上探讨的是事物相反相成的矛盾两方面合二而一的问题,它在美学上探讨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矛盾统一问题。
推荐文章
二十一世纪染色技术展望(Ⅰ)
染色科学技术
二十一世纪
展望
二十一世纪的移动通信
信息通信
移动通信
因特网
个人通信
移动无线因特网
二十一世纪纺纱工程展望
纺纱技术
纺纱设备
自动化
传统纺纱
新型纺纱
二十一世纪新疆植物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有害生物
检疫检验
生态调控
监测和预警技术
防御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十一世纪新美学:呼唤感应
来源期刊 中国青年科技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美学 审美感 “感应”问题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B83-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美学
审美感
“感应”问题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青年科技
月刊
1004-1397
11-2845/N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万柳东路万柳怡水园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9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202
论文1v1指导